资讯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
中国网5月19日讯 5月18日,“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启幕。
中国网北京5月19日讯(记者 秦金月)5月18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策划推出的“槐巷荷风——北京岁时节令民俗文化展夏季篇”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展览现场(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北京岁时节令民俗文化展夏季篇”是博物馆节令节气民俗文化展览的第二期 ...
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18日上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中新网5月18日电题:在这座纪念馆,习近平曾亲自当讲解员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于山风景区内,有一座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这里原是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后来也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故居。 34年前,纪念馆开馆当天,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讲解员——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应妮)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5月18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2024年中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新华社杭州5月18日电(记者冯源)良渚文化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带有刻画符号的玉璧,良渚时期的古稻田,距今4000多年前的牛蹄印……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18日在杭州市临平区正式开馆,向公众展现良渚文明在当地持续千年的深厚底蕴。
中国网5月19日讯(记者 葛蕾)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8K超高清扫描配合光谱分析,让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在屏幕上纤毫毕现;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完成音源采集,“古代乐器之王”的声音有望永久保存;国博为国宝犀尊留出一整个展厅,通过多种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相关学术成果……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一扇名为“商”的大门缓缓打开。“看·见殷商”展览将于19日和公众见面,中国28家文博单位携338件(套)文物登陆“运河之舟”,一同讲述3500多年前的故事。
5月18日,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上,一方西晋时期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钮金印由爱心人士捐赠给吉林省集安市博物馆,让这个流散1700多年的文物顺利“回家”。 这方金印的印钮印身一体铸造,印面2.4×2.3厘米,通高2.8厘米,印台高0.6厘米,重约88克。印文“晋高句骊归义侯”工整清朗,笔划转接自然流畅,其中的“高句骊”即“高句丽”,是西晋颁发给少数民族高句丽的官印。在中国嘉德香港2 ...
中国网北京5月19日讯 (记者 秦金月)2025年5月19日至10月12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1、2号展厅展出。 这是首都博物馆品牌展览“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的第二展,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展览共聚集来自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藏品338件(套),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