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随着坝河滨水休闲场景完成改造提升,园区商文旅体融合新体验不断升级。2025年春天,园区迎开业以来客流新高,单日客流最高达4.5万人,成为激发消费新活力的重要空间。
原标题:展览迎客首日,有观众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首位观众更是从天津赶来 鸮尊聚首对望 游客纷至沓来 “欢迎参观,感谢您对展览的支持!”5月19日10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一开门,该馆副馆长容晶站在“看·见殷商”展厅门口,为首位观众送上精美的展览图册。很快,展厅里就已经摩肩接踵。 “马上要出差,特意选择开展首日赶来看大展。”首位观众从天津赶来,他说,“最近几乎每天都在追踪展览信息,看 ...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先后考察了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马寺和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文/ 张晓松 朱基钗 摄/谢环驰 燕雁 丁海涛 岳月伟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总部落户北京;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公布,多个北京展览在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等系列成果发布……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一系列好消息从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传出。
这种重构思维同样贯穿于南通卫星智慧工厂。在这里,卫星智能产线人机协作,装配机器人各自分工,宛如汽车生产车间。“我们的卫星智慧工厂可适应各类型卫星,像造汽车一样‘造星’。”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负责人成明称,该工厂目前可实现100公斤至2000公斤级卫星的完整制造闭环,满足年产100颗至150颗中大型卫星的研制能力。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助残科技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市残联康复部副主任李闻介绍,北京市辅助器具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帮助47万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万件,“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已经纳入补贴目录,残疾人朋友能够以优惠的价格用上这些辅具产品。现在平台上高科技辅具产品占到四分之一,我们会继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助残,加快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应用推广。”(任珊) ...
日前,从“‘机器人+能源’协同创新守护安全 多方联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上获悉,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与昆仑数智联合推出的新型防爆巡检机器人已于近日在新疆油田“上岗”,2025年预计将有近百台机器人陆续在多个油田投入使用。
一系列“文化消费新场景”即将解码。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触达线上平台的各项叠加优惠。各大重点商圈将陆续出现殷商主题打卡点,让青铜纹样、甲骨文等走进生活。“展览+体育赛事”联票的新模式也有望落地。 (李祺瑶) ...
5月17日,由京津冀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代表共5人组成的宣讲团在北京市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开展了一场“瓣瓣同心”——先进人物面对面宣讲报告会。
从北京的琉璃光影到戛纳的蔚蓝海岸,戛纳时间5月15日晚,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如期绽放之际,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成功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向世界展示这一中国电影文化盛事的丰硕成果与开放姿态,也为全球电影人提供深入了解北影节的平台。
公众科学日期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的135个院属单位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其中,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等高端科研设施开放。科普讲座、实验演示、互动体验、科普剧等“硬核”科普活动将密集举行。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将在真实科研场景中与公众交流。(刘苏雅) ...
走进“殷商”,要穿过一扇巨大的甲骨文“商”字门,文字和纹饰在数字大屏上滚动,宛若连通古今的时空隧道。拐个弯才算真正进入展厅。在灯光映衬下,338件展品错落摆放,丝线和光影交织,玫瑰红和青铜绿的主色调,营造出商都的空间意象,神秘且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