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浩瀚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是成对出现、以双星系统的形式共同演化的,但天文学家对双星系统了解并不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它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1/6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将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5月25日在京举办,通过展示百年诞辰院士的科学成就、先进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
5月24日,随着4位嘉宾与Q系列人形机器人共同点亮绚烂光影,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科技部九司副司长李昕介绍,今年科技活动周首创院市联动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积极推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有效提升了科普活动效能。
在“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中,有无数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相对落后的祖国,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他们以国家命运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彭桓武院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回国时,彭先生的回答充满深情:“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称,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了“超纠缠”态。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人类对这些原子的量子特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或为量子计算以及旨在探索物理学基本问题的量子模拟开辟新路径。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首次观察到一场激烈的宇宙碰撞——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刺穿”另一个星系。这一过程削弱了被“贯穿”的星系孕育新恒星的能力。这项研究结合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与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的观测数据,揭示了这场星系之战的残酷细节。
5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起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致辞、副主任梅宏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