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科技日报讯 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699亿元。
作为“天算星座”二期首批卫星,“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联合长沙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两颗卫星集成了北京邮电大学自主研制的星间大容量激光通信、快照式高光谱遥感相机、太空服务器、物联网实验平台、星地IP化网络等多项载荷及应用系统。
“三体计算星座”要做的,是让卫星采集的信息在太空进行在轨计算,直接向地面发送处理好的结果。“这就要把计算送上天。”之江实验室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介绍,有了“三体计算星座”之后,太空应用的边界将得到很大拓展,很多原先不可能的任务也将有望实现。
杭州日报讯 近日,杭州市在碳达峰试点城市数字化工作推进会上,发布全省首个城市级碳预算管理数字化平台。该平台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通过整合区域、行业、企业多维度数据,构建碳排放目标核定、动态监测与智能评价体系,为城市、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标志着杭州在碳治理领域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杭州日报讯 5月16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越南中国出口品牌联展,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展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商务局、米奥兰特国际会展承办,共有来自浙江、江苏、广东等12个省市的近500家企业参展,展会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会规模同比去年增加25%,吸引了越南及周边国家专业买家近30000人次到现场参观及贸易洽谈。
从产业链来看,杭州侧重机器人智能化发展,重点攻关仿生感知认知、生机电融合、视觉导航等关键技术,并依托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构建机器人“大脑”能力,形成了“硬件+AI”的双重创新优势。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机器 ...
杭州新闻讯 5月18日上午,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上城区总工会承办的2025年杭州市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开赛。来自全市16支队伍、43家企业的72名数字化领域精英在理论与实操的双重考核中展开较量,为杭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强音。
男女青年职工根据各自“次元身份”分组搭配,凭借签到领取的未来身份任务卡中的线索和任务,一起完成任务打卡,并获得相应积分。在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单身青年们一起组队体验“未来智能”,宇树科技、DeepSeek、强脑科技等先锋企业带来的前沿科技迅速成了“社交神器”。在VR情感实验室里,一对对嘉宾戴着VR眼镜,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往左!往左!”“小心,前面有障碍!”在虚拟世界里,大家仿佛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439.5万个,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近期,速率更高、性能增强的5G-A网络,也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逐步试点落地。最近,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全球首个5G-A露天矿就迎来了百台无人驾驶电动矿卡的集中投运。通过升级后的5G-A的网络,这些无人矿卡上的摄像头可以实现8K视频的快速回传。工作人员坐在室内的中控室里,就能完成2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
记者5月16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获悉,该院自主研发的5万立方米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设计方案,正式获得中国船级社AIP(原则性批准)认证。这是国内首个获此认证的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设计方案,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智能渔业装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10.4%和8.2%,数字“赋能”效果明显。
5月16日,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至客户手中。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彰显了该技术生产体系的自主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优势。